您好,欢迎您访问,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021-34902529

行业动态

我国化粪池清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点击次数: 发布日期:2022-04-01 19:45:52

化粪池清理已从工业逐渐扩展到农业、服务业及畜禽业,实施对象也由企业延伸到工业系统和消费领域。但是,目前的清洁生产法规主要还是针对工业生产,而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实施清洁生产的问题只以个别条文进行规定。另外,现行法律中没有涉及审核咨询机构的管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相差较大,地方性的清洁生产政策也亟待完善。

管道疏通在中国推行已有 18 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融入到节能减排的主流工作中去。有关部门和地方对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不主动配合,有的企业仅把它当作获得“绿色通行证”的权宜之计。清洁生产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公众对清洁生产所知甚少, NGO 在推动清洁生产方面尚未发挥作用。

2003 ~ 2009 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业企业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总量的 0.15%。大部分行业开展审核的企业数量不超过企业总数的 5%。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数量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 10% 左右。全国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比较少,清洁生产多集中在重点工业领域和大型企业,农业、服务业及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还十分不足。2003 年至 2008 年底,全国仅 10 965 家工业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 3.25%,中高费方案实施率只有约 25%。

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小,项目少,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很小,各省(区、市)只有少数建立了清掏化粪池专项资金。2003 ~ 2008 年,地方政府累计共安排 4.8 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清洁生产,仅占企业清洁生产投资总额的1.8%。清洁生产推进过程中存在技术指导缺乏、技术标准不健全等问题,清洁生产技术方案中部分投资过高,部分技术已过时。咨询机构一般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而科研机构又不了解清洁生产技术的供求信息,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中小企业规模小,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极少。

由于实施中高费方案及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资金严重缺乏,持续清洁生产动力不足。清洁生产审核后监管体系建设与当前清洁生产工作发展的总体形式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大多数企业把清洁生产搞成了“运动式”,认为一次通过,终生“免疫”,持续清洁生产尚未被企业认可和重视,清洁生产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内涵未能在实践中体现。

清洁生产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立速度还很缓慢,农业、医疗、服务业、商贸流通等的清洁生产标准或技术规范大多数都没有制定。有些行业较为复杂,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层面考虑,制定清洁生产标准都很困难,如中小企业,数量大,种类多,工艺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行业归属不清,几乎不可能制定清洁生产标准,如何衡量和判断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有待于专门研决。清洁生产标准每 3 ~ 5 年修订一次,其标准值可能落后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对企业定位的偏差。此外,国内总量核查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减排量的核查尚无统一的核算方法及程序,更没有减排量核查的标准和规范可以遵循。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咨询机构规模明显不足,审核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的中介机构,政府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的管理和支持滞后,咨询服务市场混乱。清洁生产审核师的培训教材多年未变更,其内容对学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稍显欠缺。

1 法规政策“动力”与“压力”并重

2 加强智力支撑体系

3 筹措资金,研发技术

4 加快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创新

5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服务项目

首页 服务 联系 顶部